導演在能完成這部短片之後,有其他的短片或是長片的計畫嗎? 江佳諭:目前構思當中,因為我之前也待過產後護理之家,所以想寫一個關於孕後/產後的故事,談談產後憂鬱面臨到的問題。
錢鍾書記得(或記下)的資料確實大量得驚人,但不少只是強記,並無消化,甚至誤解。他大概也不會以大學者自居(純直覺,不肯定事實是否如此)。
此外,「由平等變而為不平等」也與原文的not a simple relation of two equal terms but the order of their inequality有出入,因為 the order of their inequality指的是層級上的不平等,例如Seung原文the soul and the body, the eternal and the temporal, or the intelligible and the sensible等(被錢鍾書省略了),而不平等可以是同層級的,例如body與body之間的不平等(雖然「垂直線關係」已有層級之意,但原文的the order仍然應該譯出來)。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原文的the relation of two terms in a binary opposition不應該只譯為「對立之兩名」,因為binary opposition不只是對立,而是二元對立。然而,葉恭綽說錢鍾書學問散錢無串,也是中肯的評語。」這個說法是公允的,但我認為錢鍾書到老也炫學,層次未免低了一點。
例三: 圖片來源:〈史記會註考證 五〉|圖片由作者提供 錢鍾書望文生義,想當然地將維根斯坦的理論附會到釋氏與道家之說了。例一: 圖片來源:〈老子王弼註 七〉|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裏錢鍾書引Also sprach Zarathustra那句,不但不能用來說明他的論點,而且只採原文首尾,中間一大段砍去,第一句的引號也不見了如果判決比較保守,也可能被要求不得再跟開發商、設備商簽訂預設Google為搜尋引擎的合約。
這款由微軟發行的瀏覽器,在美國的全盛時期市占率高達95%,但司法部認為,這是因為微軟利用自己在作業系統的領先地位,跟設備商簽約,讓所有使用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腦,都預先安裝IE瀏覽器,而且還讓移除程序變得很麻煩,幾乎可說是強迫消費者接受IE。消費者不得不接受現有產品,想打關鍵字廣告的廠商,也就是廣告主,也只能接受Google的定價,而這正是Google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2年財報顯示,搜尋廣告佔總營收的6成之多。有趣的是,微軟被告的1998年,剛好是Google成立公司的同一年。
至於使用安卓作業系統的手機,Google坦承有付錢給手機製造商和電信業者,讓Chrome瀏覽器和Google搜尋出現在比較顯眼的位置。起訴書說消費者權益受損了,因為有實力的對手想給消費者不同產品卻做不到,消費者失去選擇機會,控方也說Google(搜尋)的品質因為壟斷地位而下滑了,像搜尋結果出現更多廣告,另外也遏止產業創新。
但這個結果也可能讓美國國會覺得、在1890年通過的反壟斷法規,恐怕已經不合時宜,跟不上網路時代的變化,必須要加以修正。1998年,科技巨頭微軟遭到美國司法部起訴,理由同樣是不當壟斷市場,而相隔20多年的這兩起案子,其實有很多可以對照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讓消費者很難手動移除Google。反過來說,如果美國司法部敗訴,那表示Google以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商業行為是合理的,是政府過分干涉了。
畢竟,政府和一般人確實會擔心科技巨頭的影響力太大。好,這有什麼問題嗎?美國司法部認為大有問題,但問題不是Google市占率超高,而是它用不當的方式取得龍頭寶座的地位,涉嫌違反「反托拉斯法」,也就是不當壟斷市場。——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福克斯 當年這起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最終美國司法部跟跟微軟在2001年達成和解,微軟同意不再把IE跟Windows綁在一起,打破微軟獨霸瀏覽器市場的局面。為了保住預設搜尋的優勢,Google到底花了多少錢呢?雖然商業細節不公開,起訴書也沒有揭露,但根據外媒報導,全球手機銷售量總是在前兩名的三星,每年從Google獲得35億美元,而為了成為iPhone和Mac電腦的預設搜尋引擎,Google更不惜每年雙手奉上200億美元給蘋果。
換句話說,任何想挑戰Google的對手,就算開發出品質更好的搜尋引擎,恐怕都沒辦法跨越這道障礙。而且Google跟瀏覽器開發商之間的合約,並沒有排他性,也就是沒有禁止其他搜尋引擎出現在瀏覽器上。
專家分析,如果Google敗訴,最極端的結果,可能會被下令分拆事業體,例如把安卓作業系統的業務出售。但這就好像有些廠商,可能會多付上架費給超級市場,讓自家產品出現在眼睛高度、也就是最容易被看到的貨架上,屬於正常商業行為。
另一種解讀 Google的解讀是企業沒什麼權力,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滑鼠點一下就是競爭對手,所以企業只能發揮所長——就是創新。Google表示,瀏覽器和裝置開發商之所以選擇Google作為預設搜尋引擎,不是因為收了很多錢,而是Google是品質最好的搜尋引擎。西元2000年前後在用電腦的觀眾,可能還記得,當時上網的瀏覽器,幾乎清一色都是IE——Internet Explorer。沒想到20多年後,Google已經長成世界級的科技公司,而且同樣因為不當打壓競爭的行為,面臨壟斷官司。光是這兩筆授權費,加起來就高達台幣7500億元。這樣一來,使得其他公司在瀏覽器市場上無法跟微軟公平競爭。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福克斯 這場官司的訴訟過程還要花上好一陣子,最快恐怕要明年才會有判決結果。Google工程師每年都對這個搜尋引擎進行上千次改善,幫助全球數十億人跟網路資訊有效連結,而且不收一毛錢。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另外,Google還說,不論在Safari瀏覽器或安卓手機上,更換搜尋引擎都非常簡單,只不過是滑鼠動兩下、手指點幾下的事情。Google:是我的產品好,市占率才高 那Google怎麼回應呢?在案子開庭審理的前夕,Google在官方部落格上主張,消費者使用Google搜尋引擎,不是被逼的,而是它真的好用。
而市場缺乏競爭的時候,其實會有很多負面效應。多少人每天上網的第一個步驟,是打開Google搜尋引擎,輸入想找的關鍵字呢? 統計顯示,Google搜尋引擎在全世界的市占率高達九成,而且在各國都差不多。
Photo Credit: 國際大風吹 畢竟,只要不會太難用,一般人沒事不會去安裝其他搜尋引擎,通常就是用預設的選項。換句話說,消費者絕對有選擇空間。如此一來,Google自然而然成為市場霸主。一種解讀是,企業絕對有權力,而且他們會盡量用權力保住優勢、阻止對手競爭,因而傷害消費者權益
文:Murali Krishnan 最近結束的G20領導人峰會期間,印度、中東和歐洲宣布展開三方經濟走廊(IMEC,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計畫。IMEC走廊將全面改變印度? 對IMEC進行評估的印度專家認為,美國和歐洲的決策者受到地緣政治的驅使,同中國主導的全球基建倡議展開競爭,其目的是遏制北京,提昇華盛頓在中東的影響力。
北部走廊連接阿拉伯灣與歐洲。」 美國希望該計畫能改善亞洲、阿拉伯海灣和歐洲之間的連接,實現經濟一體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位於新德里的中國研究所名譽所長阿查里亞(Alka Acharya)對《德國之聲》表示,多個一帶一路倡議的反制計劃都已籌劃了多年,它們很難避免中國的戰略挑戰。」 印度、中東和歐洲在宣布這個計畫的聲明中將IMEC走廊稱為「一座跨越大陸和文明的綠色數位橋樑」。
法利赫說,「人們都在談論絲綢之路、印度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香料之路,但這條走廊將具更重要意義,因為它涉及新能源、數據、互聯互通、人力資源、航空路線,它將把具有相同想法和相同願景的國家聯合起來。」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主席拉納德(Jayadeva Ranade)告訴《德國之聲》,IMEC在經濟和戰略上都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它將促進印度、海灣、中東和歐洲之間的快速貨物運輸,並繞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這兩個動蕩不安的國家。此外,一些國家指責中國只顧獲得戰略影響力,忽視當地需求,也很少顧及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 拉納德認為,實現以上目標的關鍵,在於快速開始施工和投入營運。兩個基建計畫也有交叉,一些IMEC走廊的簽約國,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員,比如義大利(可能年底前退出一帶一路)、沙烏地以及阿聯。
IMEC走廊與「一帶一路」的本質區別 印度前外交官瓦德瓦(Anil Wadhwa)在對兩個計畫進行仔細研究後認為,雖然IMEC被提升到「一帶一路」倡議的高度,但兩者在性質上有本質區別。她說,中東和西亞的關係十分複雜,根本無法用「支持」和「反對」兩分法進行考量。
阿查里亞補充說,「缺乏直接通往中亞及其他地區的通道,限制了印度的選擇,因此,現在看來,印度將試圖搭上美國人和其他參與者的便車。有跡象顯示,由於中國國內經濟不景氣,其主導的一帶一路計畫在放慢速度。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一体同心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